「蚊帳之家」與去年金馬影展放過的「犬齒之家」,都是藉由一個問題家庭、帶出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,「犬齒」把焦點全力集中在家庭管教的問題上,誇張放大了許多小細節,讓人看的毛骨悚然。相對地「蚊帳」想要從一個家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不同,探討人性的各個環節,比較不那麼讓人害怕,可能更會有些心有戚戚焉之感。
當人對身屬的環境不滿意,或壓力無力宣洩之時,就會想要逃避到另一個地方,但一旦對該處的人事物產生厭煩,或原本的壓力消失時,又想要擺脫逃避的一切,回歸正常,而這種逃避的自私行為其實是不分年齡的,這部片藉由大量破碎地剪接,帶出各個角色的一些生活瑣事,來不斷告訴觀眾這個道理。
男主角被兒子的強迫症搞到妻子感情不睦,還被妻子要求搬離開住家,生活極度空虛,便搭上了來家裡幫忙打掃的美麗外籍女傭。男主角的妻子則因為長期沒有性生活、身心靈的空虛而跟讀中學的兒子同學發展出不倫關係。男主角的父親也因為妻子生病癡呆,而變的有點厭世,也可說其實是對妻子的病情感到不耐,而打算與其離婚。每個人都想擺脫、或逃避身邊的麻煩,都是如此的不負責任。就連看似最有愛心的兒子,在撿回來的鴿子死亡之後,也只是不負責任的要母親將其丟掉垃圾桶而已。
我很喜歡這部片,是因為它將我平常特別會注意到人的缺點,不但一一點出來,更加以放大而描繪的栩栩如生;除了人性的自私與逃避外,也包含了每個人的道貌岸然;男主角嘴巴說不想跟外遇的女傭上床,但看到了美麗的胴體卻又忍不住撲了上去。男主角的妻子嘴巴上說不能再與兒子同學繼續不倫肉體關係,但看到男孩掏出生殖器,卻又飢渴的馬上去開房間。就連男主角父親要老婆分手也都振振有詞的發表一篇演說。這種道貌岸然的行為,在現實生活裡真是屢見不鮮。
妻子向朋友訴苦,朋友看似心靈導師,教導她要怎樣教小孩、與人相處,但其實卻比她還不會處理問題,一再強調自己不打小孩,但處罰小孩子的方式卻比打還慘,簡直是強迫症上身。電影將現代人這種明明自身問題一堆,卻還是要當別人心靈導師的行為,也描寫的鞭辟入裡。
我特別欣賞結尾一段,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準備用餐,席間每個人的問題與壓力在此時似乎都暫拾獲得解決與紓緩,不料門鈴卻響起,門外有可能是男主角外遇的女傭找上門、也有可能是兒子的同學,而屋內的男主角則命令大家不許動、不許開門;本來想暫時逃避的出口,在壓力消失之後,反倒成為另一個壓力來源,而不開門的舉動,又像是另一種逃避,這種顛倒錯置的諷刺,也讓人拍案叫絕。
歐洲電影與日本電影的特色,就是都能夠清楚點出人性的特質加以放大描寫,但日本電影往往以一種戲謔、詼諧的手法去敘述。歐洲電影則是以一種安靜、冷調的手法來表現,但正因為如此,帶給觀眾的衝擊往往都十分直接而深入。我相信「蚊帳之家」絕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