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看完『桃姐』,只有澎湃。對戲裡的故事情節澎湃、戲外對這些人物景狀、物換星移澎湃。乾脆分成兩篇,一篇講戲裡劇情,一篇講戲外分析,好好抒發自己感受。

4e5702eab48ae.jpg   

比起近來中國大片,多是以平淡樸實為口號,卻拍出那種讓專門給外國人看熱鬧的賣弄文化矯情之作,許鞍華人文素養之高,就在於她能讓觀眾先看到的生活,再從生活中看到文化。

香港地狹人稠、物價指數超高,空氣質素又糟,非常不適合居住。但奇怪的是,香港卻是全世界排名數一數二最長壽的地區,可想而知老人有幾多、護老院有幾多,但飆高的房價讓香港護老院充其量只是個可以睡覺的地方,沒有花園陽台、就連要晨運都找不到地方。許鞍華用開頭的幾個護老院招牌的鏡頭,就清楚地告訴觀眾,香港有多擠逼、擁塞。再用桃姐吃飯、上廁所,就可了解老人的生活有多不堪。其它各種不合理的制度、收費(諸如鬼佬陪看醫生等等),也完全不說教,透過劇情發展一目了然。

 49a8159271f5b.jpg  (護老院、幼稚園座落於招排堆之中)

而簡單幾個角色、幾場戲的設計,即點出香港人生活百態;老人家重男輕女,兒子卻連老母的護老院的錢也不肯出,最後也沒來收老母的屍。而在港英時期受過良好教育的老人與傳統中國教育下老人的差異,也有神來一筆。就連老人的性問題(只能每次花三百元找一樓一鳳)等也都略述。片中一場社工跟演藝人員派月餅的戲,對比接著來探訪的小學生們,那股假情假意,狠狠打了最會派月餅的香港民建聯一耳光。桃姐的晚年,觀眾看到了港人的晚年。桃姐的生活,觀眾看到了港人的生活。許鞍華讓觀眾看到這就是最真實的香港,也讓港人反思,這究竟是不是我們要的那個香港…

 1005-00332-001p2g3.jpg    

上述這些嚴肅的議題或許是我解讀過度。本片描述的,還是感性的桃姐故事,但導演卻使用一種最內斂、平淡的角度來講故事。片頭打上字幕說,本篇是改編自真實事件。其實,桃姐想說的故事就是「真實」,這種真實甚至會有一種「反高潮」的感覺。

 

如果是一般的戲劇,演到過年大團圓,應該是要接桃姐去國外過年的,讓其他家人見見好久不見的她,然後往事情懷,大家痛哭流涕一番,怎麼會一個人在護老院孤單地看電視呢?家人說要把租出的房子收回,讓桃姐在那安養晚年,這應該要規劃,好好將其佈置一番才是,但後來看看其實怎麼也是個破單位而已。故事如果要進入高潮,桃姐過世時不是應該全家人圍伴在側嗎?少爺怎麼可以這樣無情無義,就讓她就這樣孤零零的一個人走了…

 ap_F23_20110907091101929.jpg  

可是,Roger的家族大合照時,大家自動把桃姐推到中間位。千金小姐聽聞桃姐病了,也下手做羹湯花大錢褒燕窩…或許,這才是真實的人生,不會全部都照著大家所想的劇本走。沒有好或不好。真實的人生,是你不忍看著你家人受苦,選擇讓她安詳的走,但還是得因工作離開而無法送她最後一程。真實的人生,是你喝燕窩是會想到有沒有先放薑。真實的人生,就像Roger的姐姐所言,桃姐都對Roger特別好,每次都偷偷給Roger喝可樂,卻不讓她喝一樣,桃姐也是會偏心…

 

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。
曉鏡但愁雲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。
蓬萊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。

 

片尾最後用了李商隱的『無題』詩,人生無題,我的眼淚卻潰堤。李商隱的詩詞感情向來濃郁,桃姐走了。留下來不是大鳴大放的軼事,只有片片記憶,以及那份濃濃的、化不開的感情。導演是詩人、觀察家,勾起了生活裡人與人那份平淡、卻羈絆的情懷。就像人生當中回憶的片段,影片當中乏味的生活瑣事,已化作濃濃情意,融化在感情裡,讓我不能自己…

 i1802742.jpg 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惡魔洋芋片 的頭像
惡魔洋芋片

萬惡洋芋片工廠

惡魔洋芋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